第四百三十一章 朱皇帝也丢人了?
创收手段。 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烟厂、糖厂之类的也都差不多,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,谁都能赚钱,但是谁也搞不出什么特别牛逼的品牌。 这种现象在商业上是极为不正常的,因为正常的商业化运作应该是虹吸式的发展,讲究的是品牌和规模效应,强者愈强,弱者……弱者干脆就没有活路。 但是站在大明朝廷的角度来说,这种现象反而是最正常的,同时也是最理想的。 因为朝廷不需要什么品牌化的运作,少府下属那些带有皇家两个字的大型工坊就是最好的品牌。 朝廷看重的是这些工坊带来的就业岗位以及能够上交的赋税,甚至于赋税都远不如就业岗位重要——工坊越多,需要的工人就越多,需要工人的岗位越多就越能凸显出工人的重要性。 而这,也就意味着工坊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才能留下工人,而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提高,又意味着整个大明的稳定。 如果真像朱劲松朱皇帝所说的那样儿,将大量的工坊直接外迁出去,迁移到劳动力更加不值钱的欧罗巴或者奥斯曼等地,表面上来看是降低了成本,增加了效益,但是最终影响到的却是百姓的收入。 也正是因为如此,刘怀文才会毫不客气的否决了朱皇帝的提议。 而朱皇帝在想通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之后,顿时就把一众砖家叫兽和滚着叽